瀘州瀘御貢酒廠
地址:四川瀘州瀘縣福集鎮青龍
手機:13198269056
微信:13198269056
Q Q: 814565283
E_mail:814565283@qq.com
瀘州瀘御貢酒廠
地址:四川瀘州瀘縣福集鎮青龍
手機:13198269056
微信:13198269056
Q Q: 814565283
E_mail:814565283@qq.com
瀘御貢酒廠發展史
瀘州瀘御貢酒源于鄧氏世孫子5代鄧自力公,出生于清道光年間的鄧自力本為“舒聚源糟坊”釀酒師傅,因舒聚源經營不善面臨倒閉,釀酒技藝精湛的鄧自力也隨之失業。從舒聚源出來后鄧自力聽聞清政府將食鹽供應改為官運商銷的消息,并將在瀘州設“滇黔邊計鹽務官運總局”,而鹽運碼頭就設在小市。這一區域不久將會成為鹽商云集的鬧市,鄧自力敏銳的察覺到了這其中的商機。于是,在親朋好友幫助下多方湊錯資金,憑借自身精湛的釀酒技藝,以及舒聚源帶回的窖泥,于清同治年間(公元1875年),鄧自力創辦“醇豐遠燒坊”,地址位于小市上鹽巷附近(今龍馬潭區小市鎮下大街46號,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鄧自力悉心經營下,“醇豐遠燒坊”因其酒體純凈透明、口感醇馥幽郁而名噪一時,一度生意興隆,門庭若市。然,好景不長。在苦心經營八年后,光緒九年(1883年)開始,瀘州持續遭遇嚴重旱災,爆發大規模饑荒,餓殍遍地。本來紅火的生意,因為天災轉眼間便一落千丈,舉步維艱。面對手下以此為生的伙計,以及當初開業時欠下的巨額債務,鄧自力只能接受破產的現實,不得不將“醇豐遠燒坊”以很低的作價盤給了一位本家的債主。遣散伙計后,除了兩筐延續百年的窖泥外,鄧自力兩手空空的回到石洞老家,成為了一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然而,他精湛的釀酒技藝并未就此埋沒。在鄉間,他于自家后院開出兩口窖池,干起了家庭式的小釀酒作坊。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雖與城里門庭若市的盛況不可同日而語,但這個小作坊的酒卻是遠近聞名。同時,這個自家后院的小小作坊更是承載了之后的幾輩鄧家人,對這一家傳釀酒技藝的延續。近百年鄧家釀酒至今經歷了鄧昌禧、鄧樹清、鄧曉銳三代人的堅持,鄧家人的家傳釀酒技藝就如鄧家釀出的酒一樣“歷史久遠而回味悠長”。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再次賦予了這門流傳百年釀酒技藝一個重見天日機遇。
時任瀘州市良種場副場長兼石梁曲酒廠廠長鄧家第三代子孫鄧樹清,帶領良種場農業隊群眾,響應黨中央號召走工業化道路,創建國營企業“瀘州市石梁酒廠,該廠一草一木,每一口窖池都傾注鄧樹清廠長的心血,由于鄧家釀酒技藝陪養的窖泥釀出了好酒,受到省農牧廳、瀘州市政府與主管局瀘州市農業局的大力支持,石粱曲酒廠成為行業龍頭企業、重點納稅大戶。在七八十年代瀘州石梁曲酒廠名行瀘州酒界四大酒企之一,鄧樹清在瀘州市第一代釀酒界可算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無私貢獻出傳承百年的家族釀造技藝和培植的鄧家老窖泥,開發的"瀘南大曲”系列酒,先后84年85年86年連續評為農牧漁業部省優部優金獎,86年由瀘州副市長周正濤帶隊首次參加在北京舉行全國農廣會,受到前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的接見,瀘州合江籍賈苦瑜將軍揮筆留下"巴蜀青山秀,瀘南玉液香"墨寶贈與鄧樹清廠長。瀘南大曲系列產品一經推出市場,就引起了消費者的強烈返響,一時聲名鵲起。
1991年評為四川名酒稱號,93年鄧樹清本人榮獲瀘州十大優秀企業家稱號。直到現在,老一輩的瀘州人對瀘南大曲還印象尤深。1995年,響應國家號召石梁曲酒廠改制,鄧樹清廠長已退休離職,為了不讓鄧氏釀酒技藝失傳,經多方考證,Z終選擇在已有窖齡十多年具有濃香白酒獨特釀造發酵環境的瀘縣天洋曲酒廠作為人生第二次創業,保留原廠獨特風貌加之遵循鄧家釀酒技術,創建瀘縣星光酒廠,為適合市場發展需求1999年更名瀘州瀘御貢酒廠直今。先后開發成功注冊"瀘御帝,御豐,瀘師傅酒"品牌,同時為名優酒企提供基酒,原酒,調味酒均獲好評。鄧公于2014年駕鶴西去,由鄧氏釀酒第四代人鄧曉銳傳承這門技術,任該廠法人代表與技術骨干,鄧家釀酒淵遠流長,瀘御貢酒香飄萬里。